段宇寧:非典期間5天搶制紅外測溫現(xiàn)場校準儀
- 2010年09月19日 11:32 信息來源:
0
瀏覽次數(shù):2092次
段宇寧,博士、研究員,現(xiàn)任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合格評定認可委員會(CNAS)副主任。
1985年7月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熱物理專業(yè)并獲學士學位。1988年3月獲得天津大學熱物理系碩士學位。1994年至1995年赴荷蘭測量院從事合作研究。2001年6月獲得清華大學熱能系博士學位。2001年任研究員。
多年來,他在國際溫標研究及建立國家高溫溫標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先后負責或作為骨干參加16個科研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部委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總計含涉外合作研究6項(其中1項在國外完成),作為項目負責人9次。
曾獲國家質(zhì)檢總局“中青年專家”,2002年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2003年獲第8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06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2010年3月當選為國際計量委員會委員,成為我國第三位擔任該職務的專家。
2010年3月9日,段宇寧和往常一樣,在中國計量科學院昌平實驗基地開討論會,會議間歇,他出來打份資料,打開信箱,發(fā)現(xiàn)一封新郵件。這封來自國際計量局局長的信,帶來一個好消息。
3月8日,經(jīng)國際計量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Weights and Measures-CIPM)全體委員投票表決,段宇寧當選國際計量委員會委員。
CIPM是世界上成立時間早、重要的政府間國際計量組織,是保證測量單位全球統(tǒng)一的性國際框架。王大珩院士是中國位CIPM委員(1979—1993年),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高潔院士于1993至2009年期間擔任CIPM委員。
段宇寧成為我國第三位CIPM委員,是中國加入米制公約組織30多年來,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有代表承擔該組織領導職務。用行內(nèi)人的話說,這充分顯示了國際計量界對中國計量科技水平提升,以及高素質(zhì)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認可。
原來傳說中的計量院就在這兒
相比而言,若干年前的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遠不像今天聞名四方。
“到中國計量科學院做科研,也有點機緣巧合。”段宇寧1988年清華大學碩士畢業(yè),暑假騎自行車順著北京現(xiàn)在的北三環(huán)找工作,初的目標是北京化工大學??绍囼T到附近,他看到路邊有個中國計量科學院的副食店,心想原來傳說中的計量院就在這兒,就抱著試試的心態(tài),走進大門迎面那個樓的三層。
面試段宇寧的人,是當時熱工處處長趙琪?;貞洰斈甑挠∠?,這位如今已退休的老太太說:“他低著頭不愛說話。”回答幾個問題后,正缺人手的趙琪決定要他。原因很簡單,他完全符合自己選人的兩個標準:一是出自名校且學歷高;二是人比較樸實。在她看來,太浮躁的人,搞不了科研。
“剛來沒多久,給他一個小任務,是與利伯—海爾合作的項目。對他簡單說了幾句,他很負責,主動騎車去好幾個所找了不少材料,甚至周末都不休息,項目完成得挺好。”后來,經(jīng)過幾輪測試,趙琪發(fā)現(xiàn),段宇寧不僅基礎好,做課題虛心、努力之外,還很有開拓性和組織能力。
那都是些“小意思”
不過,那個年代,整個國家科研經(jīng)費緊張,計量科研項目“僧多粥少”,給年輕人的機會也不多。段宇寧很幸運,剛起步做科研就找到項目,雖然是3000元的青年基金課題,在當時也彌足珍貴?,F(xiàn)在回頭再看,那都是些“小意思”課題,卻因此給了他積累和成長的機會。對此,他不僅滿足甚至覺得“自己是個‘寵兒’,趕上了很多好機遇”。
王池是段宇寧的同事,在熱工處兩人共事十余年,感觸深的是他對工作的執(zhí)著和熱情。計量院的人都知道,恒溫樓三層有不少實驗室,早年做課題,到了項目關鍵期,段宇寧在那一待就是幾天,地上鋪個泡沫墊子就能過一夜。
說起這些,段宇寧總是淡淡一笑:“這在于是不是真正喜歡做科研。”在他看來,有時完成課題時的喜悅,還趕不上科研進展困難時有意思。“緊張的時候做夢都想著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放心,到時候就回來”
1995年的一天,從來不接機的趙琪,破例到了北京國際機場去接段宇寧。因為早在一年前,她主張讓他作為中方唯一選派的訪問學者,代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與荷蘭計量科學研究院合作研究“兩國銀固定點對比”項目。院里當時擔心段宇寧出國了不回來,反對聲一片。走之前,段宇寧答應處長趙琪:“放心,到時候就回來。”
到荷蘭的這一年,段宇寧無心欣賞荷蘭迷人的風光,全身心地投入到項目研究之中。開始,荷蘭專家并不清楚這位年輕小伙兒的“實力”,項目負責人每周都要給他布置詳細的研究計劃。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荷方給他布置的“命題作業(yè)”越來越少,尤其在他表達了對共同研究的課題中的一些關鍵地方個人的獨到見解后,荷方負責人開始對他刮目相看。
一年的訪問學者生涯結束了,段宇寧作為中荷合作研究項目中方負責人成功地完成了兩國銀固定點比對,兩國銀固定點實驗相差5毫開爾文,與理論值吻合。這一年,實驗結果在國內(nèi)外多次發(fā)表,獲得好評,其中有些數(shù)值及方法至今仍被一些國家采用。
“非典”期間5天搶制紅外測溫現(xiàn)場校準儀
2003年,面對突如其來的SARS疫情,大批紅外線測溫儀進入中國。不過,這其中不少測溫儀是工業(yè)用的。作為溫度計量行業(yè)專家,段宇寧發(fā)現(xiàn)紅外測溫儀測量人體溫度存在一些問題。于是,他迅速以全國溫度計量器具技術委員會的名義提出“關于正確使用紅外輻射溫度計(含紅外耳溫計)測量人體溫度及紅外輻射溫度計和紅外耳溫計校準的建議”,得到了國家質(zhì)檢總局的重視和批復。
很快,國家質(zhì)檢總局下達了向省級計量所提供紅外溫度計校準裝置53套的任務。而當時的北京萬人空巷,商場關門學校放假。為了盡快生產(chǎn)溫度計現(xiàn)場校準裝置,科研小組成員冒著危險,找到因疑似病例被關閉的商城,購買零配件,連夜畫圖設計,去工廠組裝生產(chǎn)、連續(xù)工作5個白天黑夜沒合眼,段宇寧和同事們生產(chǎn)出批4臺紅外溫度計現(xiàn)場校準裝置,送達了首都機場和各大口岸。
這些計量院科技人員加班加點趕制的紅外溫度計校準裝置,后來均被應用到抗擊非典的戰(zhàn)斗線。該裝置不僅填補了我國對紅外輻射測溫計現(xiàn)場校準裝置的空白,而且使紅外輻射測溫計從此有了“準星”。
“我們現(xiàn)在有底氣了”
2009年8月27日,段宇寧度過了忙碌也開心的一天。就在這一天,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昌平實驗基地正式啟動。國內(nèi)外計量界的同行云集于北京十三陵水庫附近的基地參觀。作為計量院副院長的段宇寧感慨萬千:“我們有底氣了,現(xiàn)在,我們可以邀請國外專家來我院開展計量領域的合作研究。”
我國計量科技起步很早,但發(fā)展并非一帆風順。成立于1955年的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早期由于經(jīng)費有限,一些前沿科研領域根本無力涉足。不過,這個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繼個5年計劃后,2006年3月計量科技再次納入已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并被列入國家“十一五”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
近年來,伴隨國家對計量科研投入力度顯著加大,科研經(jīng)費大幅增加,在研項目數(shù)量逐年遞增,成果也不斷涌現(xiàn)。據(jù)段宇寧介紹,目前,在昌平實驗基地,計量院不僅擁有一些世界水平的實驗室和儀器裝置,其中有些設備和科研成果,甚至讓國際計量界的專家都很震撼。“和實驗基地建設一樣,很多計量科研成果問世,是歷經(jīng)了十多年的孕育和積累。”
面對成功當選CIPM委員,段宇寧始終十分謙和:“這是國家實力發(fā)展的結果。”他一再強調(diào):“其實我并沒做什么了不起的事,當選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儀表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表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儀表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wǎng)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nèi)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④合作、投稿、轉載授權等相關事宜,請聯(lián)系本網(wǎng)。聯(lián)系電話:0571-87759945,QQ:1103027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