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深度】導讀:今年3月3日是第二十三個“全國愛耳日”,也是第十個“世界聽力日”。今年愛耳日主題是“關愛聽力健康,聆聽精彩未來”,3-3愛耳日,
儀器儀表助人人聆聽精彩未來。
聽力是人體的重要感官之一,它讓我們可以直接接收到聲音信息。而在日常生活中,聲音信息的接受不但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基礎,同時也為我們的娛樂提供了重要貢獻,為我們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據世衛(wèi)組織2021年的《世界聽力報告》稱,全球約20%人口,即15億人有聽力損失,其中4. 3億人聽力較好的耳朵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聽力損失。到2050年, 預計近25億人患有聽力損失。
目前全球4.3億人聽力較好的耳朵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聽力損失。聽力損失如果得不到解決,會對生活的許多方面產生負面影響:溝通、兒童語言和言語的發(fā)展、認知、教育、就業(yè)、心理健康以及人際關系等。
“愛耳日”的設立旨在讓大眾了解致聾病因,加強耳聾預防、科普耳聾危害、增強全民的愛耳意識,懂得“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早康復”的重要性。
今年3月3日是第二十三個“全國愛耳日”,也是第十個“世界聽力日”。今年愛耳日主題是“關愛聽力健康,聆聽精彩未來”,但是確保大眾的聽力健康,或許并非一件易事,3-3愛耳日,儀器儀表助人人聆聽精彩未來。
首先,在預防方面,噪聲作為一種惡性刺激物,長期作用于中樞神經,會使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失調、條件反射異常,出現(xiàn)頭暈、頭痛、耳鳴等癥狀,還會造成內分泌紊亂、神經系統(tǒng)功能紊亂、精神障礙等疾病,對我們的聽力造成傷害,因此,要加強對噪音的控制,越來越多的儀器設備參與到避免噪音危害的工作中去,噪聲監(jiān)測使用的儀器主要是積分平均
聲級計與環(huán)境噪聲自動監(jiān)測儀。
其次,在治療方面,針對那些已經感染耳部疾病或者聽力已經產生明顯下降的群體,治療便是確保其重獲聽力健康的關鍵,可以采用助聽器等儀器設備來起到輔助聽覺系統(tǒng)工作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骨傳導技術的發(fā)展,如今在助聽器等醫(yī)療儀器上,骨傳導已經有了非常廣泛的運用。
最后小編想說,“關愛聽力健康,聆聽精彩未來”的背后,是醫(yī)療技術、儀器設備進步下對于耳健康的守候,更需要人人重視用耳習慣重視自己的聽力健康。
延伸:“愛耳護耳”小常識
日常生活防噪音:倘若長時間接觸機器轟鳴,車間喧鬧,人聲喧嘩等各種噪聲,會導致內耳的微細血管經常處于痙攣狀態(tài),內耳供血減少,聽力急劇減退。因此,盡量避免或減少噪聲的干擾,是保護聽力的首要一條。
減少耳機使用時間,嚴格遵循“60-60”原則:所謂“60-60”原則是指一種國際公認的保護聽力的方法,即:使用耳機時,音量一般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能調至更低最好;連續(xù)使用耳機的時間則不宜超過60分鐘。成人每天戴耳機不要超過3~4小時,未成年人不超過2小時,并且每次佩戴耳機30~40分鐘后,就要讓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避免耳周高氣壓的影響:如參加游泳、跳水等運動時,注意不要讓耳朵先接觸水面;遇到燃放鞭炮,應距現(xiàn)場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擊人耳部等。所有這些,都是保護耳內鼓膜不受氣壓的刺激而發(fā)生外傷性耳聾。
保持健康規(guī)律生活:積極體育鍛煉,可使耳蝸功能障礙減少32%;重視營養(yǎng)平衡,注意三低一高飲食(低脂、低鹽、低糖、高纖維素食品);戒煙限酒,保持良好睡眠。
盡早發(fā)現(xiàn)治療耳?。阂獜耐尥拮テ穑皶r發(fā)現(xiàn)分泌性中耳炎、耳悶、聽不清,調高電視音響等行為,對聲音反應遲鈍,語音發(fā)育延遲的情況,應予重視,盡早就醫(yī)。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