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殼聚糖
基本分類:碳水化合物分單糖、二糖、低聚糖、多糖四類。糖的結合物有糖脂、糖蛋白、蛋白多糖三類。
水溶性殼聚糖 | Chitosan | BR,羧化度≥60% | 100克 | sigma分裝 | 9012-76-4 | RT |
500克 | sigma分裝 |
糖類化合物由C(碳),H(氫),O(氧)三種元素組成,分子中H和O的比例通常為 分子式
2:1,與水分子中的比例一樣,故稱為碳水化合物。可用通式Cm(H2O )n表示。因此,曾把這類化合物稱為碳水化合物。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有些化合物按其構造和性質(zhì)應屬于糖類化合物,可是它們的組成并不符合Cm(H2O )n 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脫氧核糖(C5H10O4)等;而有些化合物如甲醛、乙酸(C2H4O2)、乳酸(C3H6O3)等,其組成雖符合通式Cm(H2O )n,但結構與性質(zhì)卻與糖類化合物*不同。所以,碳水化合物這個名稱并不確切,但因使用已久,迄今仍在沿用。(另外像碳酸(H2CO3)、碳酸鹽(XXCO3)、碳單質(zhì)(C)、碳的氧化物(CO2、CO)、水(H2O)都不屬于有機物,也就是不屬于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為人體提供熱能的三種主要的營養(yǎng)素中zui廉價的營養(yǎng)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兩類: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單糖、雙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無效碳水化合物,如:纖維素。
碳水化合物一般的化學表達式為C6H12O6。
糖化學是有機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是以研究糖的化學性質(zhì)以及化學反應為主的一門科學。由于糖的結構是多羥基醛酮化合物或其半縮醛結構,因此糖化學主要研究了糖分子內(nèi)部的這些相關性質(zhì)。部份醛糖能氧化為羧酸。以下是主要其牽涉的化學反應:
糖類縮醛化:指糖類形成縮醛的作用。
氰醇反應:指醛糖或酮糖與氰或腈發(fā)生反應,形成氰醇。
Lobry-de Bruyn-van Ekenstein轉(zhuǎn)化:醛糖-酮糖兩者間轉(zhuǎn)換的異構化作用。
阿馬道里重排:指被氮取代的醛糖胺轉(zhuǎn)變成1-氨基-1-脫氧-2-酮糖的同分異構重排反應。
內(nèi)夫反應:指一級或二級硝基化合物負離子在酸中水解,生成醛糖或酮糖和一氧化二氮的反應。
佛爾遞降反應:使醛糖碳鏈縮短的常用反應之一。
柯尼希斯-克諾爾反應:用糖基鹵化物和醇生成糖苷的取代反應。
有些糖類可以斐林試劑偵察,醛和還原糖會產(chǎn)生紅褐色的氧化亞銅。
原代系膜細胞培養(yǎng)特制添加劑 5/2.5/1ml
原代肝實質(zhì)細胞培養(yǎng)特制添加劑 5/2.5/1ml
原代腎實質(zhì)細胞培養(yǎng)特制添加劑 5/2.5/1ml
原代骨細胞培養(yǎng)特制添加劑 5/2.5/1ml
原代滑膜皮細胞培養(yǎng)特制添加劑 5/2.5/1ml
原代骨骼肌細胞培養(yǎng)特制添加劑 5/2.5/1ml
原代神經(jīng)元細胞培養(yǎng)特制添加劑 5/2.5/1ml
原代神經(jīng)膠質(zhì)細胞培養(yǎng)特制添加劑 5/2.5/1ml
原代單核細胞培養(yǎng)特制添加劑 5/2.5/1ml
原代軟骨細胞培養(yǎng)特制添加劑 5/2.5/1ml
肺大動脈內(nèi)皮細胞 5 × 105次方(1ml)
肺大動脈平滑肌細胞 5 × 105次方(1ml)
肺大靜脈內(nèi)皮細胞 5 × 105次方(1ml)
肺大靜脈平滑肌細胞 5 × 105次方(1ml)
肺動脈成纖維細胞 5 × 105次方(1ml)
肺泡上皮細胞 5 ×105次方(1ml)
氣管上皮細胞 5 × 105次方(1ml)
肺微血管內(nèi)皮細胞 5 × 105次方(1ml)
肺成纖維細胞 5 × 105次方(1ml)
心肌細胞 5 ×105次方(1ml)
心肌成纖維細胞 5 × 105次方(1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