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根據《核電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到2020年,我國在運行核電裝機將達到5800萬千瓦。由于現階段我國建造的核電機組一般是百萬千瓦,要達到這個目標,就相當于要建造58個~60個的機組。
"目前在運的核電站總功率大概可以達到1800萬千瓦,在建的大概是28個機組,約為3000萬千瓦。而一般核電機組的建設周期是5年~6年,目前在建的28個機組如果到2020年全部運行投產,加上在運的1800萬千瓦可達4800萬千瓦的功率,也就是說,離2020年的目標還有1000萬千瓦,差不多還需要建設10個機組。"趙成昆表示,扣掉建設周期,如果要達到2020年的5800萬千瓦目標,今明兩年要有10臺~12臺機組開工建設才能達到目標。
國家發(fā)改委近日召開關于啟動沿海核電項目的座談會,希望早日落實中央此前關于"在采取Z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緊啟動東部沿海地區(qū)新的核電項目建設"的要求。
據悉,國家發(fā)改委已擬定*4個共計逾1000萬千瓦沿海核電項目的開工安排,其中山東榮成石島灣核電站有望成為*獲準啟動的新項目。
而另有消息稱,有望于今明兩年開工的沿海核電項目是:山東榮成CAP1400示范項目、紅沿河核電二期、徐大堡核電項目、三門二期、海陽二期、陸豐一期和福清三期。
沿海核電重啟看來已成定局。那么,在核安全監(jiān)管方面,我們還需要做哪些工作?
國家能源局近日召開了下一階段核電項目評議會,組織專家對各個技術路線的堆型進行評價,包括風險評估、解決方案,形成共識后方案近期有望上報國務院。
有關核電重啟的預期又一次撥動了各方的神經。
從全國兩會到能源委員會議、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再到國務院常務會議,半年以來,中央高層多次在各種重要會議場合表態(tài)"抓緊建設沿海核電項目"。國內待批的一批項目廠址也逐漸浮出水面。
在眾說紛紜的核電重啟大幕下,不管是傳聞中的"*四地六項目",還是"成熟一個,核準一個"的審批思路,抑或是知情人士所稱的"紅沿河二期項目Z快10月開工"。當各方對核電重啟滿懷預期時,新建核電的必要性及其安全保障同樣值得關注。
新建核電勢在必行
"我國現在正處于能源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我國向社會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減少45%。這個目標要實現起來是有難度的,所以發(fā)展清潔能源勢在必行。"中國核能行業(yè)協會副理事長趙成昆指出,"我國目前需要實現從低端產業(yè)向產業(yè)的轉變,而核電就是一個完整的產業(yè)鏈。核電的建造會帶動整個產業(yè)鏈的發(fā)展,從而帶動經濟的發(fā)展,特別是產業(yè)鏈中的設備制造業(yè),一個機組建造的成本中差不多一半是設備。"
趙成昆指出,太陽能、風能等近些年雖然也有很大發(fā)展,但在穩(wěn)定性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同樣裝機100萬千瓦的核電與100萬千瓦的風能相比,風能每年可供發(fā)電的有效時間大概是2000小時,而核電的運行可以達到800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