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成人网站,日韩视频二区,亚洲成人手机电影,怡红院国产

快速發(fā)布求購 登錄 注冊
行業(yè)資訊行業(yè)財報市場標準研發(fā)新品會議盤點政策本站速遞
摘要左傳·昭公三年》中有一句話:“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簡單來說,就是以多換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儀表網 儀表科普】《左傳·昭公三年》中有一句話:“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簡單來說,就是以多換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我們先來看一則小故事吧。
 
  歷史故事 田氏以“家量”取代姜氏齊國
 
  據《左傳》《史記》《韓非子》等文獻記載,早在春秋初期,陳國發(fā)生了內亂后,公子(陳)完逃往齊國,被齊桓公重用,任命他為工正(官名),從此陳氏在齊國立住腳根,逐漸成為新興勢力的代表。齊景公時期,奴隸主貴族對百姓殘酷壓榨,無情殺戮。田氏趁民不聊生之機,向民眾施以小惠,遇災荒之年,便用私設的“家量(大量)”向民眾發(fā)放借貸,等收獲時再用“公量(小量)”收回。廣受百姓擁護,最終取代姜姓齊國,并得到周天子承認列為諸侯。一百多年間,田氏家族始終利用以家量貸,公量收之的辦法。取得政權后,又以“家量”為齊國統(tǒng)一的量制,徹底廢除了“公量”。這也反應了度量衡的政治作用。
 
以家代公,以多換少,的確有虧
 
  但卻無愧于良心和公平正義
 
  那么“家量”和“公量”到底是什么呢
 
  家量
 
  家量主要指大夫私家的斗斛。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紛紛建立獨立的度量衡量詞體系,甚至部分大夫也創(chuàng)建了所謂家量,名稱各異,如齊國有“豆、區(qū)、釜、鐘”四量,楚國用“擔”,魏國用“益”,燕國用“觳”等。
 
公量
 
  古代國定的量制。國際市場買賣生絲、羊毛等商品所采用的一種重量標準。此類商品在空氣干濕不同的地方,隨含水量不同而生變化,因此國際通行方法是先將此類商品的樣品,烘凈水分,得出干量,再加一定比例的標準水分(公定回潮率),得其準確的重量作為重量標準,即為公量。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度量衡的差異和混亂
 
  導致了中國古代度量衡檢校制度的形成
 
  度量衡檢校制度
 
  西周春秋時期設有專職管理度量衡事務的官吏,檢校制度由此正式創(chuàng)立。戰(zhàn)國時期,各國在春秋分時節(jié)派專門官吏對度量衡器具進行統(tǒng)一檢校,并將結果刻于器物表面,檢校制度最終形成,度量衡制度日益完備。
 
  上圖為私官銅鼎及銘文(秦)通高19.6厘米,口徑14.9厘米,容量2840毫升。銘文:“卅六年,工師工疑,一斗半正,十三斤八兩十四朱。”蓋面刻“私官”兩字。渭城區(qū)塔爾坡出土,國家一級文物,現(xiàn)藏于咸陽博物館。
 
  這段時間也誕生了著名的標準器
 
  如栗氏量和齊國三量
 
  栗氏量
 
  戰(zhàn)國時期制造的栗氏量是當時度量衡器的典范,是齊國的標準器。充分地反映了當時度量衡制度和思想理論的發(fā)展,以及冶金、數(shù)學、物理方面的顯著成就。此器現(xiàn)已不存,但《考工記》記錄了該器的制作過程、形制和銘文?!犊脊び?middot;攻金》篇載:“栗氏為量,改煎金錫則不耗,不耗然后權之,權之然后準之,準之然后量之,量之以為融。”《考工記》是齊國官定手工業(yè)用書,因此栗氏量可能就是齊國的標準量器。
 
  栗氏量集音律、長度、容量和重量于一器,充分地反映了先民的度量衡理論水平,也透露出了當時一些常用的度量衡單位,長度單位尺、寸,容量單位升、豆、融(釜),重量單位鈞,均應是當時齊國的常用的度量衡單位。
 
  齊國三量
 
  咸豐七年(1857),膠縣靈山衛(wèi)一帶出土三件帶有銘文的青銅器。經鑒定,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齊國三量”,戰(zhàn)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齊國量器,也是迄今為止中國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齊國量器。
 
  子禾子銅釜
 
  這是田禾未立為齊侯時鑄造的器物,其年代當在公元前404~前385年之間。此釜是戰(zhàn)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量器之一,反映齊國已經具備了嚴格的量制管理制度。腹外壁鑄銘文108字,銘文中的“子禾子”是田和為大夫時之稱,現(xiàn)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左關銅鉌
 
  材質為青銅,左關銅和呈半球狀,直口,收腹,平底,在其口沿處有一半球狀的流,制作精良。銅鉌外壁刻有銘文:“左關之鉌”。齊左關和是現(xiàn)存有銘文、能說明年代和量值的最早的量器,是研究戰(zhàn)國時期容量、進位和度量衡管理制度的珍貴的實物資料,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
 
陳純銅釜
 
  此件作器之人陳純。陳純釜并將督造者和作器者的名字鑄于器物上,說明當時的政府非常重視度量衡器的管理和制造,反映了當時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情況,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
 
看完這些,你是否對“量”的理解更深了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有度量衡的天平
 
  很多時候不能只關注“量”的得失
 
  有時候以多換少其實并不會吃虧
 
  最重要的是做到問心無愧
 
  原標題:5.20世界計量日之科普知識:藏品故事丨“量”小非君子?格局打開!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儀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表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儀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合作、投稿、轉載授權等相關事宜,請聯(lián)系本網。聯(lián)系電話: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廣告招商
今日換一換
新發(fā)產品更多+

客服熱線:0571-87759942

采購熱線:0571-87759942

媒體合作:0571-87759945

  • 儀表站APP
  • 微信公眾號
  • 儀表網小程序
  • 儀表網抖音號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 賈熙明律師   儀表網-儀器儀表行業(yè)“互聯(lián)網+”服務平臺
意見反饋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