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堿量(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在線分析儀常見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酸堿滴定法
電位滴定法
比色法
酸堿滴定法在過堿量(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在線分析儀中的應用
酸堿滴定法在過堿量(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在線分析儀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以下為您詳細介紹:
首先,準備已知濃度的酸標準溶液,通常會選用鹽酸或硫酸。
在分析過程中,將待測溶液引入分析儀的反應室。
步,先向待測溶液中加入指示劑。如果溶液變紅,說明存在氫氧化鈉和碳酸鈉中的至少一種。
然后,用酸標準溶液進行滴定。
當溶液的紅色剛好褪去時,此時消耗的酸標準溶液的量對應著氫氧化鈉的含量。這是因為氫氧化鈉與酸的反應是一步完成的。
接下來,再向溶液中加入甲基橙指示劑。
繼續(xù)用酸標準溶液滴定,直到溶液由黃色變?yōu)槌壬_@一步消耗的酸標準溶液的量對應著碳酸鈉轉(zhuǎn)化為所消耗的酸的量。
通過記錄兩次滴定所消耗的酸標準溶液的總體積,結(jié)合酸標準溶液的濃度以及化學反應的計量關(guān)系,就可以計算出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含量。
例如,假設(shè)使用 0.1mol/L 的鹽酸標準溶液進行滴定,次滴定至指示劑變色時,消耗了 10mL 鹽酸,第二次滴定至甲基橙指示劑變色時,又消耗了 15mL 鹽酸。
根據(jù)化學反應式:
NaOH + HCl = NaCl + H?O
Na?CO? + HCl = NaHCO? + NaCl
NaHCO? + HCl = NaCl + H?O + CO?↑
可知,次滴定消耗的鹽酸對應的是氫氧化鈉的量,所以氫氧化鈉的物質(zhì)的量等于 0.1mol/L × 0.01L = 0.001mol 。
第二次滴定中,消耗的鹽酸一部分用于將碳酸鈉轉(zhuǎn)化為,這部分消耗的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等于 0.1mol/L × 0.015L = 0.0015mol 。
由于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和氯化鈉時,碳酸鈉與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1:1,所以碳酸鈉的物質(zhì)的量為 0.0015mol 。
通過這樣的計算,就可以得出溶液中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含量。
酸堿滴定法在過堿量在線分析中具有操作相對簡單、成本較低、結(jié)果較為準確可靠等優(yōu)點,但也需要注意指示劑的選擇、滴定速度的控制以及標準溶液的準確配制和標定等因素,以確保分析結(jié)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