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力施工中,對電纜的性鑒別因涉及設施及人身安全,是一項要求很嚴格的工作。共有三種鑒別方法:卡鉗智能鑒別、卡鉗電流測量、聽診器鑒別。
一、卡鉗智能鑒別
卡鉗智能鑒別是一種結果明確、抗干擾能力的鑒別方法。
1、信號發(fā)射方法的選擇
2、接收卡鉗連接
接收機附件連接線纜(兩端為藍色航空插頭的彈簧線)的一端插入接收卡鉗(藍色)的插座,另一端插入接收機的附件輸入插座。
圖5-1-1 接收卡鉗連接
3、界面介紹
開機狀態(tài)下,接收機自動識別連接的附件,設為卡鉗接收模式,界面如下:
圖5-1-2 卡鉗鑒別界面
接收機開機默認工作在1280Hz,將頻率設定為和發(fā)射機一致;卡鉗模式下不需要調整增益,直接顯示電流值,并且和標定的電流對比計算并顯示其百分比;相位表盤顯示電流相位;鑒別結果顯示鑒別正確圖標 或錯誤圖標 。
4、標定
卡鉗智能鑒別需要接收機首先在目標電纜的已知位置測量其電流強度及相位,作為比較的基準,在未知點的測量結果與基準比較,作出鑒別正確或錯誤的判斷。測量并記錄基準電流及相位的過程即為標定。
在靠近發(fā)射機,又確保不會受其干擾的位置進行標定。對于卡鉗耦合發(fā)射信號,應離開發(fā)射卡鉗至少2m。將接收卡鉗卡住目標電纜。
注意卡鉗的方向箭頭必須指向電纜末端。
按接收機標定鍵 ,屏幕左上角閃爍提示: ,詢問是否要進行卡鉗標定,若按其他鍵,將取消標定操作,若再次按標定鍵 ,顯示將變?yōu)椋?,提示標定完成:當前相位歸零,相位表盤指針指向正上方,表盤下的角度變?yōu)?°,同時電流值作為對比計算的分母(反顯),鑒別結果顯示為正確 。
以后的鑒別測量均以此作為基準。標定完成后數據關機不丟失。
在對另一條電纜進行鑒別時,必須針對新的目標電纜重新標定。
5、鑒別
離開標定點,到達需要鑒別的位置,將卡鉗卡住電纜。
注意卡鉗的方向箭頭保持指向電纜末端。
如果卡住的是目標電纜,則其電流強度和相位均應與標定點的測量結果相差不大,如果符合以下判定標準:
則說明是目標管線,鑒別參考結果顯示為正確 ,若不符合以上判據,說明是鄰近的其他管線,鑒別參考結果顯示為錯誤 。
圖5-1-3卡鉗智能鑒別過程
注意事項:
除640Hz和1280Hz外的其他頻率,只能測量電流,不能測量相位并標定,從而不能進行智能判斷,但以通過電流值作出人工判斷。
對于10kHz、33kHz和83kHz頻率,由于頻率較高,信號通過電纜和大地之間的分布電容泄漏較大,測量得到的電流值會隨距離的增加逐漸減小。
卡鉗電流測量法的信號注入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和智能卡鉗法基本相同。
應優(yōu)先使用智能鑒別,電流測量法只作為輔助手段。
三、聽診器鑒別
當鑒別現場電纜排列非常密集,卡鉗無法卡住電纜時,可以使用聽診器法鑒別。
1、聽診器連接
接收機附件連接線纜(兩端為藍色航空插頭的彈簧線)的一端插入聽診器的插座,另一端插入接收機的附件輸入插座。
鑒別地埋電纜可以使用微型聽診器,鑒別不宜直接接觸的橋架電纜可以使用長桿聽診器。
圖5-1-4 聽診器連接
2、界面介紹
開機狀態(tài)下,接收機自動識別連接的附件,設為聽診器接收模式,界面如下:
圖5-1-2 聽診器界面
聽診器只是將探測線圈外置,故其他操作和使用內置線圈*相同。
將聽診器緊貼待測電纜,而盡量遠離鄰近電纜,目標電纜上將會有較大的響應,而鄰近電纜上的響應很小。根據信號幅值的大小差異人工區(qū)分目標電纜和其他電纜。
聽診器適用于所有頻率。當選擇640Hz和1280Hz時,能夠測量電流相位,可以使用防誤跟蹤功能,注意聽診器上的箭頭指向電纜末端。
可以在發(fā)射機近端,將聽診器緊貼目標電纜,調整到合適的增益,在未知點鑒別時不要再調整增益,能夠加快鑒別速度,提高準確率。
如下圖所示:
圖5-1-3 聽診器鑒別
使用聽診器鑒別時,若需程度的確認,發(fā)射機接線應采用相間接法,并在遠端將其相互短路。
找到信號的電纜后,將聽診器環(huán)繞電纜一周。由于目標電纜的兩相間通電,電流一去一回,且間隔一定距離,環(huán)繞時信號應有強弱變化,而非目標電纜沒有此特性,可以用此方法進行后確認,如右圖所示。
圖5-1-4 聽診器環(huán)繞測試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