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壓器直流電阻試驗對變壓器缺陷的判斷
1直流電阻試及利用試驗數據對變壓器缺陷的判斷
2004年6月下旬,我單位新建某110kV變電所進行1#主變安裝,該主變的型號為SSZ10-31500/110,額定電壓為110/37/10.5kv,額定電流165.3/491.5/1732.1A,連接組別為YN,YNO,Dll。根據合同要求,可免于吊罩檢查。我們對變壓器進行全套電氣試驗,試驗結束后,將現場數據與廠方數據進行對照分析,發(fā)現該主變35KV側一檔直流電阻不平衡率為2.51%,二檔直流電阻不平衡率為1.09%,其它三檔的直流電阻正常,且一檔的誤差率明顯超出《江蘇省電力設備交接和預防性試驗規(guī)程》中所規(guī)定的標準。反復檢查試驗接線,更換了直流電阻測試儀,但結果與前次數據基本相符。依據表一數據,我們可以設想缺陷、故障點的部位:
1)35kV中壓A相線圈一檔抽頭匝數有誤;
2)35kV中壓A相線圈分接頭與引線連接接觸不良;
3)35kV A相引線與套管導電桿連接不良;
4)35kV無勵磁分接開關靜觸頭接觸不良。
35kV直流電阻(n)測溫34℃濕度60%
對于以上幾點可能性,我們可以這樣進行預想和分析:
1)根據變壓器的設計和要求,對于變壓器線圈的繞制,作為以生產110kV變壓器為主產品的生產廠家,變壓器線圈都要進行產品的半成品和成品試驗,而且,我們對原出廠試驗報告及安裝后的變壓器試驗報告中變壓比試驗數據進行比較,其誤差值均小于±0.5%,符合規(guī)程要求,同時,其同檔比較值亦無較大差別,因此,變壓器線圈匝數有誤的可能性較小,這種情況應該排除;
2)對于第二點,從表一的數據分析,如果分引線焊接不良,出現一檔直流電阻不平衡亦在情理之中,因此也應當作為疑點之一:
3)35kV引線與導電桿的連接不好的情況,在以往的試驗中,也曾出現過,但這次的試驗數據與以往不同,無論從同檔的三相數據,還是從同相的五檔數據來看,A相引線與導電桿接觸不好,它的梯度應當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五檔數值要么同大,要么同小,因此這可能性較小,但從檢查的角度來看,這種方案是簡便可行的。作為檢查預案之一;
4)對于無勵磁分接開關動,靜觸頭不接觸不好的情況,在以往的檢修,試驗中、也時有發(fā)生。由于動、靜觸頭表面出現氧化,使得動、靜觸頭之間觸電電阻過大,造成直流電陰不平衡,這種情況作為排查的重點。
從上述分析的結果,我們作了兩種預案:
1)不吊罩檢查。方法是打開35kV手孔,檢查引線電桿之間的緊固情況簡便易行,工期較短;
2)第一種方法未能檢出問題時,即對變壓器進行吊罩檢查,從內部直觀地查找缺陷部位,從而*解決直流電阻不平衡的缺陷。
2缺陷的及排除
根據預案,打開35kV手孔,檢查35kV引線與套管導電桿的連接情況,并未發(fā)現接觸不發(fā)現象,于是又從導電桿的下部銅皮上進行直流電阻的反復測試,未發(fā)現其他導常。于是是我們就進行第二套方案。吊罩以后,檢查分接開關動、靜觸頭的接觸隋況和分接引線與靜觸頭的連接情況,此次在進行接觸電表測試時,發(fā)現A相對動、靜觸頭的接觸電阻,均大于1 000uΩ,一檔的接觸電阻為3 155uΩ,而B、C相動、靜觸頭之間的電阻均小于500 uΩ(數據見表2),于是我們重點檢查A相動、靜觸頭35KV無勵磁分接開關接觸電阻(uΩ)
相別的接觸隋況,經仔細檢查發(fā)現主動接頭夾緊彈簧力較小,經緊固螺絲調整彈簧行程后,彈力無明顯變化,再經仔細檢查發(fā)現主觸頭夾片間已無支撐圓珠,導致動觸頭夾片與靜觸頭的接觸壓力不平衡。后經與廠方研究決定更換了35kV無勵磁分接開關,于是又重新對更換新的無勵磁分開關接觸電阻進行測試,試驗數據正常(見表3),35kV無勵磁分接開關接觸電阻(uΩ)同時又進行了35kV直流電阻的測試,試驗數據也在正常標準范圍之內,問題缺陷圓滿解決。
相別
35kV直流電阻(Ω)為,油溫36℃濕度60%
3結論
變壓器的場試驗是變壓器投入運行前對變壓器是否具備正常運行條件的一次全面檢查和評估,對電器試驗工來說,只有根據變壓器的工作原理,電氣試驗數據的計算及相關知識,并對各種實驗方法,尤其是減少試驗誤差的辦法能熟悉,并靈活運用,這樣才能提高試驗數據的準確率,對判斷變壓器是否存在問題尤其重要。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