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常年生產(chǎn)材質:5Cr28Ni48W5、4Cr25Ni35Mo、4Cr25Ni20、4Cr25Nil3、40Cr25Ni20、4Cr25Ni35WNb、5Cr25Ni35Co15W5、4Cr22Ni10、2Cr20Mn9Ni2Si2N、3Crl8Mn12Si2N、P50MoD、35Cr45NiNb、ZG1Cr18Ni9、ZG45Ni35Cr25NbM、ZG30Cr20Ni10、ZG5Cr26Ni36Co5W5、ZG45Cr35Ni45NbM、ZG4Cr25Ni35Si2、ZG40Cr25Ni20、ZG45Ni35Cr36、ZG14CrNi32Nb、ZG40Cr30Ni20、ZG40Cr28Ni16、ZG40Cr25Ni35NbM、20Cr33NiNb、ZG1Cr20Ni14Si2N、ZG2Cr24Ni7SiN、Cr20Ni33NiNb、ZG50Cr35Ni45NbM、ZG40Cr9Si2、P-Nb、Cr25Ni37、ZG40Ni35Cr25NbW、ZG30Ni35Cr15、P40、ZG4Cr25Ni35NbMA、ZG35Ni24Cr18Si2、ZG2Cr20Mn9Ni4Si2N、ZG14Ni32Cr20Nb、ZG1Cr24Ni7SiNRe、P40Nb、ZG40Cr25Ni20Si2等材質。
長期經(jīng)營:耐高溫500℃-1200℃、4Cr25Ni35WNb、ZG30Cr28Ni4、ZG0Cr18Ni12Mo2Ti、ZG35Cr30Ni20、3Cr18Mn12Si2N、ZG40Ni35Cr25Nb、ZGOCr18Ni9、ZG08Cr19Ni10Nb、5Cr25Ni35Co15W5、ZG4Cr25Ni35Si2、ZG50Cr35Ni45NbM、ZG1Cr24Ni7SiNRe、Z040Cr25Ni20、ZG2Cr25Ni13、ZG35Cr24Ni7NRE、ZG03Cr19Ni11Mo3N、ZG35Cr24Ni7SiN、Co40等材質
、鑄鐵的硬度低
近年來,美國經(jīng)常發(fā)生珠光體球墨鑄鐵的硬度低于尋常的情況,為查明其原因進行了研究,最近已經(jīng)明確這是硼的影響。
鑄鐵中硼含量超過0.002%,就可以抑制銅穩(wěn)定珠光體的作用,使鑄鐵的硬度降低。因此,生產(chǎn)中不僅要注意廢鋼和其他爐料中所含的硼,采用感應電爐熔煉時,還應注意筑爐材料中加入的硼酸所造成的污染。
6、感應電爐爐襯的壽命低
近年來,用于熔煉鑄鐵的感應電爐日益增多,爐襯壽命不高的情況也十分多見,當然,耐火材料品質不高、筑爐工藝掌握不好是出現(xiàn)這類問題的主要原因,但是,也不能忽視爐料帶來的問題。
如果采用鍍鋅鋼板作爐料,鋅受熱后蒸發(fā),侵入爐襯內(nèi),就會使爐料壽命降低。新筑的爐襯燒結期間,鋅蒸汽的影響尤為嚴重。
釩、鈦、鈮是強碳化物形成元素,能形成細小彌散的碳化物,提高鋼的高溫強度。鈦、鈮與碳結合還可防止奧氏體鋼在高溫下或焊后產(chǎn)生晶間腐蝕。
碳、氮可擴大和穩(wěn)定奧氏體,從而提高耐熱鋼的高溫強度。鋼中含鉻、錳較多時,可顯著提高氮的溶解度,并可利用氮合金化以代替價格較貴的鎳。 硼、稀土均為耐熱鋼中的微量元素。
硼溶入固溶體中使晶體點陣發(fā)生畸變,晶界上的硼又能阻止 元素擴散和晶界遷移,從而提高鋼的高溫強度;稀土元素能顯著提高鋼的抗氧化性,改善熱塑性。冶煉耐熱鋼一般在電弧爐或感應爐中熔煉。質量要求高的往往采用真空精煉和爐外精煉工藝。 鑄造某些高合金耐熱鋼難以加工變形,生產(chǎn)鑄件不僅比軋材合算,而且鑄件還有較高的持久強度。
連鑄坯主要表面缺陷有:深振痕、凹陷、裂紋等。
1、深振痕
連鑄坯的振痕有凹陷形振痕、鉤形振痕兩種類型。連鑄坯振痕較淺時,一般不會對最終成品產(chǎn)生影響;振痕較深時,在振痕波谷處,由于受到的冷卻強度較弱,鑄坯皮下晶粒粗大,就可能成為連鑄坯橫向裂紋的根源。
影響振痕深度的因素主要有潤滑方式、鋼種成分、保護渣性能、結晶器振動模式等。
減小結晶器內(nèi)鋼液初始凝固坯殼的彎曲變形程度可以降低連鑄坯的振痕深度。
2、表面凹陷缺陷
連鑄坯的表面凹陷有橫向凹陷和縱向凹陷兩種類型。
橫向凹陷的形成與結晶器內(nèi)液位上升有關,當液位波動峰值超過渣圈時,帶動渣圈下移,此時形成橫向凹陷??v向凹陷是結晶器上部錐度太小和剛性的角部轉動,使小偏離角凹陷形成,由于結晶器下部錐度太大,結晶器壓向坯殼使凹陷增加,從而在寬面出現(xiàn)偏離角凹陷。
降低結晶器冷卻強度,提高結晶器內(nèi)凝固坯殼所受冷卻強度的周向均勻性,防止結晶器液位波動過大,可以鑄坯的表面凹陷缺陷。
3、表面裂紋缺陷
表面裂紋主要有橫向裂紋、縱向裂紋、星型裂紋等。
結晶器內(nèi)初始凝固坯殼厚度不均勻,在坯殼薄弱處產(chǎn)生應力集中,會產(chǎn)生縱向裂紋。表面橫裂紋一般出現(xiàn)在振痕波谷處。星型裂紋一般在鑄坯表面去除氧化鐵皮或渣膜后才會發(fā)現(xiàn),與鑄坯表面吸收了結晶器的Cu,同時鑄坯表面Fe的選擇性氧化,使殘存元素(Cu、Sn等)殘留,沿晶界滲透形成星型裂紋。
結晶器內(nèi)初始凝固坯殼厚度的均勻性是控制縱向裂紋的關鍵。控制橫向裂紋的關鍵是降低鑄坯振痕深度,避免鑄坯在低溫脆性區(qū)彎曲或矯直。控制星型裂紋的關鍵是結晶器內(nèi)壁狀態(tài)是否良好,鑄坯溫度控制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