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國重工技術發(fā)布:2.7抗磨白口鑄鐵件 (見表2.1-15和表2.1-16) 表2.1-15抗磨白口鑄鐵牌號及化學成分(摘自GB/T8263-1999) 表2.1-16抗磨白口鑄鐵力學性能及應用舉例(摘自GB/T8263-1999) 注: 1.牌號中的DT和 GT,分別為低碳和高碳的拼音字母的字母,表示含碳全的高低。 2.鑄
2.7抗磨白口鑄鐵件(見表2.1-15和表2.1-16)
表2.1-15抗磨白口鑄鐵牌號及化學成分(摘自GB/T8263-1999)
表2.1-16抗磨白口鑄鐵力學性能及應用舉例(摘自GB/T8263-1999)
注:
1.牌號中的"DT"和" GT",分別為“低碳”和“高碳”的拼音字母的字母,表示含碳全的高低。
2.鑄鐵的熱處理規(guī)范和金相組織,參見GB/T8263-1999。
3.鑄件在清理鑄件或處理鑄件缺陷過程中,不能采用火焰切割、電弧切割、電焊切割和補焊。
原鐵液的硫含量及其他微量元素不要太高。如果原鐵液硫含量和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太高,則需要較多的球化劑加入量或者稀土含量較高的球化劑,這樣球化劑的成本就會增加,另外過多的球化劑會造成更多的渣子,不利于鑄件質量的穩(wěn)定。稀土含量太多,則會在大斷面的鑄件上易產(chǎn)生碎塊狀石墨。
2、球化處理的穩(wěn)定性。球化處理工序是球墨鑄鐵生產(chǎn)過程中的關鍵工序,只有球化處理工序穩(wěn)定了,鑄件的質量才能穩(wěn)定。針對不同的產(chǎn)品,不同的原鐵液硫含量,該加入多少球化劑、孕育劑等,都要寫入作業(yè)指導書并且嚴格執(zhí)行。
3、避免較長的等待時間。 球化孕育處理后,應立即進行澆注。因為隨著時間的延長,殘留鎂會燒損并且孕育效果會衰退。
4、避免過高的殘留鎂含量。較高的殘留鎂含量會增大鑄件的縮松傾向,對于一般球墨鑄鐵,殘留鎂含量(質量分數(shù))應控制在0.035%~0.045%,對于高鎳球墨鑄鐵,殘留鎂含量應控制在0.06%~0.07%。
5、對要求較高的鑄件使用較好的孕育劑。 對要求較高的風電件、高鐵件等,則應選擇孕育效果較強的隨流孕育劑,能顯著增加石墨球數(shù),且石墨球形圓整。
6、選擇合適的球化劑。選擇球化劑時要結合下述各種因素:
① 球化處理溫度:如果球化處理溫度>1480℃,球化反應會比較劇烈,進而造成較低的鎂吸收率。為了使球化反應平穩(wěn),則可選擇鈣含量相對較高的球化劑。如果球化溫度<1480℃,則可以使用鈣含量相對低一點的球化劑。
② 處理包尺寸:如果處理包的高徑比為1:1,則由于鎂蒸汽的散失會導致鎂吸收率的降低,建議使用鈣含量較高的球化劑。如果處理包的高徑比為2:1,則球化反應會比較平穩(wěn),鎂蒸氣會擴散到鐵液中,鎂吸收率得到提高。
③ 球化處理工藝:如果不使用蓋包法,那么球化反應產(chǎn)生的煙霧就會進入到大氣中,并且會產(chǎn)生刺眼的白光。為了使球化反應平穩(wěn),可以采用低鎂高鈣的球化劑。如果使用蓋包法工藝,鐵液不會飛濺,并且產(chǎn)生的煙霧較少,可使用高鎂低鈣的球化劑,以減少加入量,降低球化成本。
④ 處理重量:如果處理鐵液的重量小于500kg,那么可使用粒度較小的球化劑,推薦使用粒度12mm以下的球化劑。如果處理鐵液的重量在500~1,000kg,可使用粒度較大的球化劑,如粒度為3~25mm的球化劑。如果處理鐵液的重量大于1,000kg,則可以使用4~32mm的球化劑。
⑤ 硅含量:如果鑄造產(chǎn)品的工藝出品率較低或者廢品率較高,想通過多加回爐料和廢鋼的方式進行熔煉,而最終鑄件對鐵水的硅含量有嚴格要求。在孕育量沒法進一步降低的前提下,可使用低硅球化劑進行處理,這樣可使回爐料多加入8%~15%,可降低鑄造廠的生產(chǎn)費用。
⑥ 原鐵液硫含量:如果原鐵液硫含量較高,如果不進行脫硫處理,則需要高鎂高稀土的球化劑,并且加入量會較高,如果原鐵液的硫含量較低,則可以使用低鎂低稀土的球化劑,且加入量會較低,低鎂低稀土的球化劑成本也會比較便宜。
球墨鑄鐵常用的熱處理方法如下:
(1)低溫石墨化退火 加熱溫度720~760℃。隨爐冷卻至500℃以下出爐空冷。使共析滲碳體分解,獲得鐵素體基體的球鐵,以提高韌性。
(2)高溫石墨化退火 880~930℃,轉至720~760℃保溫,隨爐冷卻至500℃以下出爐空冷。白口組織,獲得鐵素體基體的球鐵,提高塑性,降低硬度,增加韌性。
(3)奧氏體化正火 880~930℃,冷卻方式:霧冷、風冷或空冷,為減少應力,增加回火工序:500~600℃,獲得珠光體+少量鐵素體+球狀石墨,提高強度、增加硬度和耐磨性。
(4)不奧氏體化正火 820~860℃加熱,冷卻方式:霧冷、風冷或空冷,為減少應力,增加回火工序:500~600℃,獲得珠光體+少量分散的鐵素體組織,得到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5)調(diào)質處理 840~880℃加熱,冷卻方式:油或水冷,淬火之后的回火溫度:550~600℃,獲得回火索氏體組織,提高綜合力學性能。
(6)等溫淬火 840~880℃加熱,在250~350℃鹽浴中淬火,獲得綜合力學性能,尤其能提高強度、韌性與耐磨性。
熱處理加熱時,鑄件入爐溫度一般小于350℃,加熱速度視鑄件尺寸與復雜程度而定,在30~120℃/h之間選擇。尺寸大、復雜件的入爐溫度要低,升溫速度要慢。加熱溫度則取決于基體組織和化學成分。保溫時間按鑄件壁厚而定。
此外,球鐵鑄件還可以采用高頻、中頻、火焰等方法作表面淬火,以獲得高硬度、耐磨性以及性能。也可以軟氮化處理,提高鑄件耐磨性。
1、球墨鑄鐵的淬火+回火處理
球墨鑄造件作為軸承需要更高的硬度,常將鑄鐵件淬火+低溫回火處理。工藝是:鑄件加熱到860-900℃的溫度,保溫讓原基體全部奧氏體化后再在油或熔鹽中冷卻實現(xiàn)淬火,后經(jīng)250-350℃加熱保溫回火,原基體轉換為回火馬氏體及殘留奧氏體組織,原球狀石墨形態(tài)不變。處理后的鑄件具有高的硬度及一定韌性,保留了石墨的潤滑性能,耐磨性能更為改善。
球墨鑄鐵件作為軸類件,如柴油機的曲軸、連桿,要求強度高同時韌性較好的綜合機械械性能,對鑄鐵件進行調(diào)質處理。工藝是:鑄鐵件加熱到860-900℃的溫度保溫讓基體奧氏體化,再在油或熔鹽中冷卻實現(xiàn)淬火,后經(jīng)500-600℃的高溫回火,獲得回火索氏體組織(一般尚有少量粹塊狀的鐵素體),原球狀石墨形態(tài)不變。處理后強度,韌性匹配良好,適應于軸類件的工作條件。
2、提高韌性的球墨鑄鐵退火
球墨鑄鐵在鑄造過程中此普通灰口鑄鐵的白口傾向大,內(nèi)應力也較大,鑄鐵件很難得到純粹的鐵素體或珠光體基體,為提高鑄鐵件的延性或韌性,常將鑄鐵件重新加熱到900-950℃并保溫足夠時間進行高溫退火,再爐冷到600℃出爐變冷。過程中基體中的滲碳體分解出石墨,自奧氏體中析出石墨,這些石墨集聚于原球狀石墨周圍,基體全轉換為鐵素體。
若鑄態(tài)組織由(鐵素體+珠光體)基體,以及球狀石墨組成,為提高韌性,只需將珠光體中滲碳體分解轉換為鐵素體及球狀石墨,為此將鑄鐵件重新加熱到700-760℃的共析溫度上下經(jīng)保溫后爐冷至600℃出爐變冷。
3、提高球墨鑄鐵強度的正火
球墨鑄鐵正火的目的是將基體組織轉換為細的珠光體組織。工藝過程是將基體為鐵素體及珠光體的球墨鑄鐵件重新加熱到850-900℃溫度,原鐵素體及珠光體轉換為奧氏體,并有部分球狀石墨溶解于奧氏體,經(jīng)保溫后空冷奧氏體轉變?yōu)榧氈楣怏w,因此球墨鑄件的強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