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車式刮吸泥機的管理
(1)吸泥機的停駐位置應在沉淀池的出水端。驅動前,開啟各吸泥管的泥閥,然后向進水端行進。到達進水口盡端時,即自動返駛,回至出口端的原位停車,作為一次吸泥的過程。
(2) 泵吸泥:主要由泵和吸泥嘴、吸泥管組成。吸入管內的污泥經水泵出水管輸出池外。吸泥的起動由人工操作,返駛及停車等動作均由裝在軌道上的觸桿觸動行車上的行程開關完成。軌道上觸桿的定位,以及行車上行程開關間的相對位置,應在安裝時確定。
(3)沉淀池內積泥不宜過久,超過2天后泥質就相當密實。吸泥時,須注意泥的情況。如發(fā)現(xiàn)阻塞現(xiàn)象,即須停車,待泥管疏通后再行進。超過4天以后,泥質己積實,須停停清洗池底后才能使用吸泥機,否則不但法吸泥,且泥的阻力會使機架變形和設備受損。
(4)若池內水面結冰,應在解凍或破冰后才能使用。
(5)防止池內掉入磚頭等硬質雜物,保持池底平滑,以免阻擋吸泥嘴,發(fā)生損毀吸泥嘴現(xiàn)象。
工作原理
行車式刮吸泥機一般停駐在沉淀池的出水端,先向水封箱內注水,浸沒住管口上方約100mm,同時啟動真空泵抽吸吸泥管內的空,管道內形成一定真空后,泥水則會通過吸泥管*地將污泥抽向池外出。此時電點壓力表的觸點信號關閉真空泵,同時啟動驅動電機使泥機沿鋼軌前進時,吸泥管不斷吸泥泥,到達沉淀池另一端,碰觸返程行程開關時,驅動電機先停止然后反向運轉,泥機開始返程泥,當?shù)匠跏嘉恢脮r,碰觸行程開關,吸泥機停止,電磁閥自動打開,使空進入虹吸,將真空破壞,則停止泥。
行車式刮吸泥機常見故障解決方法
行車式刮吸泥機在使用的過程中,要經常檢查維護,一但出現(xiàn)故障情況及時組織維修人員進行設備維修,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應及時跟設備。下面為大家總結了行車式刮吸泥機設備常見故障解決方法。
1、行架結構變形
產生原因:池底污泥成坡型分布,行車個部分受阻力不均。
解決辦法:由于行車式刮吸泥機各部位阻力不均,所產生的阻力不同,可在行車式刮吸泥機兩側配重,使各部位的正壓力均勻;或在行車式刮吸泥機所受阻力小的部位設置阻水板,人為使行車式刮吸泥機在行走時所受阻力大致相當,就不會導致航車結構變形的不良后果。
2、主梁發(fā)生變形
產生原因:主梁設計不合適,剛度不足。
解決辦法:設計時充分考慮行車架自重、設備及附加設備自重、各種阻力以及行車式刮吸泥機安裝后可能的zui大活載,設計剛度要足夠;對于已經安裝并投入使用的行車式刮吸泥機,采用恢復主梁的上拱度,后在角鋼制作兩榀型鋼梁,與原主梁焊成一體,以達到加固柱梁剛度的。
3、啃軌與脫軌
產生原因:B/L取之不當、兩主動輪不同步、行車結構變形、軌道鋪設公差超限、車輪組安裝偏差等等。
解決方法:為行車式刮吸泥機正常偏斜時刮泥機結構不致楔住,以及減輕斜行時啃軌,設計時因充分考慮主梁的水平剛度,以減小主梁在水平面的彈性變形,另外,在凈水工藝平面布置時,應避免采用沉淀池側面進水方式;軌道鋪設應嚴格按照文件中的技術要求執(zhí)行;車輪組要求可按橋式起重機技術規(guī)準執(zhí)行。
行車式刮吸泥機主梁一般采用方管(碳鋼或不銹鋼)焊接而成。碳鋼材質主梁采用熱鍍鋅工藝加工處理,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安系數(shù)高,可確保5年內不銹蝕。上面鋪設走道板,端梁采用槽鋼焊接結構件,端梁與主梁用螺栓連接,端梁下部裝驅動裝置、主動輪、從動輪主軸及軸承。吸泥機的4個輪同時在鋼軌上行走,車輪與鋼軌嚙合緊湊,不會發(fā)生啃軌、爬軌現(xiàn)象,行走限位裝置(行程開關)安裝在行走鋼軌兩端,可起到行走換向。行車行走平穩(wěn),噪音小。
行車式刮吸泥機的管理
行車式吸泥機由1 工作橋、 2 驅動行走裝置、 3 吸泥、 4 撇渣裝置(選擇件)、 5 電控柜、 6 虹吸發(fā)生器(虹吸方式)等組成。在斜管沉淀池中使用時,還需安裝池底吸泥架和吸泥吊架。
1 傳動裝置:采用軸裝式減速機作為驅動動力,裝在行車兩端梁上,為雙驅動,,裝卸方便,其上設過載保護裝置,當設備驅動過載時,起停機保護(調節(jié)壓緊彈簧調節(jié)預壓力)。
2吸泥:采用四臺潛污泵作為吸泥動力,裝在行車平臺上,與泥管路相連。行車沿池長方向時,潛污泵將池底沉淀污泥吸至管道中,經泥管路列到泥槽內。
3撇油裝置:吸泥機上裝撇油刮板將池體內漂浮的浮油刮集到池體的兩端,再由池體兩端的油裝置除。
4泥管路:與潛污泵相連,用來除污泵吸至管路中的污泥。
5吊架:與行車平臺相連,用來支承懸掛吸泥管路及刮泥板等。
6刮泥板:用來刮集沉淀于池底的污泥,其結構呈菱形更效的實現(xiàn)刮集污泥的,刮泥板底端距池底一定的距離,為減小設備在中的阻力,且使污泥更好的流動性,便于潛污泵吸。
7電控制箱:該機具手動、緊停、反向、切斷、延時等控制功能,若發(fā)生故障或維修原因可通過停止按鈕關閉電機,實現(xiàn)緊急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