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范圍
臨床、疾控、質檢、質量部門的各類微生物實驗室的微生物涂片的革蘭氏染色。
微生物感染現(xiàn)狀
微生物耐藥和醫(yī)院感染問題日益嚴重。在過去的30年中,由于細菌變異,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感染控制方面的問題,導致細菌耐藥性的不斷增加與傳播。在社區(qū)感染方面,肺炎鏈球菌對抗菌藥物的耐受已成為世界性的難題;在醫(yī)院感染致病菌中,對耐藥的(MRSA)已成為細菌耐藥的典型。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耐的腸球菌(VRE)、產(chǎn)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和多重耐藥(MDR)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已成為臨床常見的問題。這樣的形勢對我們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推動了臨床微生物檢驗人員在臨床感染疾病的診治和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方面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
我們?yōu)槭裁葱枰狹icro STAINER Alpha
革蘭氏染色技術作為一項基本的檢驗技術在各個大中型醫(yī)院全面展開,為臨床病原微生物鑒定作出很大的貢獻。長期以來,這項操作技術一直都是由熟練的技師手工完成,但手工操作大大降低實驗結果的重復性和時間效率,同時也造成了實驗室的交叉污染以及潛在的生物安全問題,由微生物引起的實驗安全事故屢見不鮮。
隨著電子技術以及自動化技術的發(fā)展,自動化儀器的使用已經(jīng)成為必然的趨勢,作為臨床微生物檢驗的必要手段,全自動革蘭氏/抗酸染色系統(tǒng)重復性好,假陽性和假陰性率低。
產(chǎn)品特點
全自動化:只需加載玻片,客戶可自定義程序,無需人為干預。
九個程序:可根據(jù)涂片厚度選擇脫色設定,并自動設定試劑用量。
節(jié)約試劑:噴霧式染色原理,節(jié)約試劑,每套染液可染600-1200張玻片。
高容通量:一次可染色12張玻片,每小時可染色180張。
操作快速:4分鐘染色完畢,直接鏡檢。
標準流程:固定-結晶紫初染-沖洗-碘液媒染-沖洗-酒精脫色和沖洗-復染-干燥。
避免污染:每種試劑有單獨輸送管路,避免交叉污染。
全封閉系統(tǒng),無須接近水槽,不污染實驗室環(huán)境。
原理與優(yōu)勢
微量流噴射原理
通過磁力泵和電磁閥以及噴頭控制一定量的染液噴射在預先涂片的載玻片上,染液會在特定的染色區(qū)域形成霧化的實心椎,通過調整噴頭的距離和噴射的壓力(D=10cm,P=30Psi壓力),使得染液均勻的涂布在載玻片上。
離心原理
在樣本的脫色和復染過程中,需要對載玻片上的殘留液體進行處理,通過800rpm的離心,在樣品上的殘留水分被有效地離心掉,既保證了安全性,又為下一步的染色作好了準備。
微孔膜過濾原理
為了控制微孔噴射的有效性和流暢性,所有的試劑需要經(jīng)過微孔膜的預過濾才可以在系統(tǒng)上使用,在使用過程中,噴頭上的預過濾不銹鋼網(wǎng)會再次進行過濾,過濾孔徑小于1um,保證了實驗噴頭不會被管路里面的顆粒堵塞。
垂直噴射原理
在我們的系統(tǒng)設計中,為了更加有效地進行噴射以達到染色效果,系統(tǒng)采用了垂直噴射的技術,這種技術的優(yōu)點在于噴射效果更加充分,噴射效率更佳,節(jié)省試劑(相比于國外類似技術節(jié)省試劑22%),不會因為角度不夠造成染色不充分或者不均勻。
基礎參數(shù)
樣品盤容量:1-12
產(chǎn)品重量:16kg
開蓋高度:58cm
電壓要求:110-220V/50-60Hz
產(chǎn)品尺寸:57cm×25cm×55cm
離心速率:20-1000rpm,用戶可自定義
安全性能:機器運行時,頂蓋閉合,電磁鎖自動開啟,指示燈顯示機器運行狀態(tài),可保證操作人員安全。